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与学科发展是我系建设发展的主线和轴心,针对我系成立之初专业单一,基础薄弱等现状,我系全体教职员工在刘承智系主任的带领和安排下齐动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行动,逐步形成精心铸就专业特色,稳步推进学科发展的整体思路、目标以及具体方案。
1、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思路
会计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2)具体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注重本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作为会计师的应用技能,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学历教育,构建“学历教育+职业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省内地方院校中一流的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业教师“培训实践”和学生培养“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率达到90%的优秀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达90%。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学研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省内同类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快速发展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类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具体方案(2013-2017年)
(1)学科水平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会计系已形成在“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会计学”学科的基本思路。一是加强会计学学科建设,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二是以会计学学科建设为基础,真正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三是从湖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围绕“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增强会计学学学科为湖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四是加大调研力度,根据国内外本学科发展趋势,充实研究内容,积极探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会计学难题;五是建立经费保障措施,制定科研激励制度。
(2)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目前会计专业已承担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各1项。拟在此基础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和制订相关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一是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本专业的新进展;二是注重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措施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三是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包括考试、考核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四是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要求专业必修课多媒体授课的比例不少于30%;五是认真制订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争取建设期每年推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六是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
(3)教学质量
会计学重点专业的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拟从以下方面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检验会计专业建设的成果和培养质量(重点放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性的行业专业知识竞赛等);二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予以奖励;三是认真研究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和办法,确保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通过毕业论文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四是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借鉴其他系的好的做法(如中文系的学生导师制),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特色项目
专业特色是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专业特风可以体现在办学理念、专业教育、专业教学、专业管理和学科水平等不同的方面。针对我校会计学专业起点低、人才紧缺等现实状况,拟着重在学科水平上突出我们的特色,目前会计专业教师已有的研究分别集中在“环境财务与会计”和“土地流转制度”两个方面,且均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我们拟整合现有的力量,以“资源环境会计教育”为主题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将“资源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去。逐步形成
区别于其他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学科的发展。
(会计系 杨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