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邵阳学院新闻网 >>综合新闻

逆袭者 |从二本触线者到深圳青年创业者

来源: 时间:2023-08-30

从二本触线者到深圳青年创业者

外国语学院08级毕业生校友 张伟

我叫张伟,2008年从邵阳学院外语系毕业。目前在深圳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创业。毕业后的8年时间,我先后在港资,日企和国企从事销售和销售管理的岗位。从2016年起,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前海极智佳物流。公司目前主要以提供中国到欧,美,加拿大,日本等方向的出口国际物流和海外仓服务为主,公司人数也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多人,在广州、佛山、义乌、杭州、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并在德国杜伊斯堡和英国伦敦建立了海外仓库。这一路走来我深感不易、感触颇深,这里,我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和创业经历。

 

高考:人生第一次大考

接到母校校友会办公室李老师的联络信息,思绪将我带回2004年刚踏入学校的那个夏天,算算已经过去整整19年了。

我从小成长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从未缺失对我的关注和爱护。尤其是我的母亲,是一位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老实本分,性格坚韧,勤奋努力,自尊心强。在父母的努力下,我在学习阶段的大部分要求都能被满足,在大学的四年时间是相对轻松和快乐的,这也培养出自己天性乐观,不甘平庸和自信独立的性格。而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7年学习时间,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很深远,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高一阶段,我所在的高中隆回二中刚评上省重点中学不久,当年学校从1200多名学生中挑选了10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实验班。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扩编之后的理科实验班。而因自己在初中的数学和物理基础都比较薄弱,进入实验班之后,一度从原来普通班的前10名掉到了实验班的倒数10名。果不其然,在高考的时候,我没能从一众理科学霸中突围,带着刚刚过二批本科线的分数进入母校的招生计划里,成为了外语系2004级的学员。我相信每个认真学习的同学都有一个名校梦,这个梦也成了我青春时代的一个遗憾。但是我并没有因为遗憾而自甘平庸。就这样,我带着一半遗憾一半憧憬进入了大学生活。大学四年的生活,整体来说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因为专业课没有数学和理科的课程,相对学起来还是很轻松的。在大三学年刚开始,我便对各种校外的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参与不少大大小小的课外兼职活动。

 

南下广州:职场小白的成长升级之路

2008年春节之后,我便一直在开始做找工作的准备了。从一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留意各个招聘平台的信息,我给自己定下来的首选工作地点就是广州。后面也慢慢感受到:不管是学习还是就业,选定未来要长期发展的城市很重要。3月份在广州前后面试了20多天,我放弃原本要进入的外贸行业,而选择了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国际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行业的8年半职场时间,我前后从港资、日企的销售干到央企广州子公司的销售总监岗位,我只花了一半的时间做到了其他人想要达到的高度。期间和各种名校甚至海归留学生竞争项目,竞争岗位,从那个时候我深刻感受到:学历只是你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能否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有更大的职业发展,更多来源于持续的学习能力、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修炼。

回首创业之前的8年时光,我吃过很多苦,也曾一个人躲起来默默流泪,但是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历过蜕变才能羽化成蝶。刚开始,我从事销售岗位,很多民企的销售激励机制是低底薪+提成制的,对没有行业经验的新手来说,是很难熬的。这也是很多初入职场的同学都会面临的困境和磨炼。试想一下,一个懵懂的小镇青年,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打拼,早上天刚亮就要起床,挤地铁、搭公交,晚上加班到凌晨,回到简陋的出租时,早就精疲力尽。望着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和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会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会迷茫能否在这座城市立足,会觉得大都市的繁华和自己那么十分遥远。大家一定要坚信,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充满可能性,只有坚守、坚持、坚定,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个时候,如果能获得家人以及朋友的鼓励以及经验分享,对坚守梦想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锤炼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心态调整能力。

 

初次创业:23岁,首次创业的酸甜苦辣

2009年夏天,也就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和很多初次创业者的故事相似,因自己对于企业运营的认知太浅,缺乏各项管理经验,行业人脉和公司发展资金都很薄弱,团队也一直没完整搭建起来。我的首次创业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就宣告结束了。期间还因为女友的不理解,闹了不少矛盾,最后结束了这段眼看即将修成正果的感情。对我而言:第一次创业的经历是艰难却收获巨大的,在磨砺了自己意志的同时,也让自己以后在选择合作伙伴,积累行业人脉和资源上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挖掘了自己的潜力。

2010-2015年,这段时间,是我重新在企业回炉再造的时间,我仍保持了高效的输出,对行业的理解更为深入。2013年我接手公司销售管理中心,短短两年的时间,我将一个3个人的小团队带到12个人,用了全公司10%的人手,创造公司接近一半的毛利润,也顺利扭转了公司多年业绩亏损的局面。

经历了港资、外企和国企不同的工作环境,我了解到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并不断思考总结,从中吸取养分,做到取长补短,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而从小受父母影响,我养成善于沟通、乐观慷慨、诚信正直、敢于担当的性格和价值观,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身边朋友尊敬和欢迎的人。2016年,我决定重新开始创业的时候,好几个业内前辈大咖,当即决定投资,他们说,我信你这个人,不管你做什么,都会全身心投入。这样一种无条件的信任,也让我倍受鼓舞,即使我最后没有接受他们的投资,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分享各自对行业当下及未来的看法。

 

特区追梦:坚守13年,迎来拥抱行业风口的机会

2014年底,受几个深圳朋友的邀请,让我在一次展会上了解到跨境电商在深圳的蓬勃生机。而深圳这座城市,也因其开放包容、机会公平、市场化程度高,被深圳的年轻人所喜爱。以前经常听到的一句鸡汤:找准方向,你只管拼劲全力,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怀才不遇这个说法,在深圳,这句话尤其准确。

当我看到,展会和各种跨境电商的培训沙龙上时,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我深深的感觉到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给中国的工厂,贸易商和物流从业者的带来的重大机遇。我果断决定,从广州转战深圳,在2015年春季,加入跨境电商创业大军的浪潮。和很多行业在初期的发展经历相似,跨境电商在发展初期是高速的,平台涌入的商家每年超过500%以上,行业也迎来了连续7年,年化30%左右的增长。当2020年的疫情袭来,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行业成为了市场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行业。而我在2016年创办的公司在经历了稳扎稳打的5年之后,迎来了阶段性的发展高峰,公司连续多年销售增长率超过50%,在2021年达成了5个亿以上的销售收入。

2019-2022年的三年时间,为了让自己和管理团队跟上快速的业务发展,我和公司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牺牲了大部分闲暇时光,在处理完繁忙的日常工作外,我每周额外花14-16小时,跟随原思科中国的总裁林正刚老师系统学习了企业的运营框架。此时,我才了解到自己当时选择的进入市场的时机是非常合适的,而自己毕业之后一直对行业的坚守和在之前公司工作期间积累的行业人脉、财务以及销售管理经验,也为自己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写在最后:心态和沟通能力是决定职业成功的最重要的砝码

人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过程,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未来的不确定。正因为生活复杂如此,才值得自己为之全力以赴,努力过好每一天。当我看到早早实现财务自由、在科技届有巨大影响力的林老师,76岁仍坚持每天锻炼,给创业者们上课,同时他自己也为接触到新的东西和开启新的学习而兴奋不已时,我深受触动。老师一直提醒着我们:人如果一直有新的东西可以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他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高度自律之下热爱学习和运动、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天给生命带来的巨大能量。

毕业即将离校,告别了熟悉的老师,校园和同学,我们即将开启全新的人生旅途,希望同学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与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的勇气。终其一生,我们可能会经历很多次的不如意,危机甚至失败,而只有在自己选择放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出局。要坚信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祝福大家开启出征远洋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