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下午,同济大学医学院罗剑教授受邀在我校七里坪校区明德楼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进行学术讲座,主题为 “如何从临床出发进行科学研究”,普爱医学院副院长李艳伟教授主持讲座,医学类二级学院和两所附属医院的百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围绕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医学研究的分类、如何从临床现象中凝练科学问题、如何进行创新研究四个核心主题展开。罗剑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和一系列最新前沿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临床现象中挖掘科研灵感的路径。罗剑教授指出,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疾病筛查、诊断、药物疗效评估和疾病预后判断水平。科学研究的分类多样,按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在如何从临床现象中凝练科学问题方面,临床医生应区分现象和机制,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临床实践意义的科学问题。临床医生应培养科研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文献等方式,提升对临床现象的思考和对前沿基础医学知识的涉猎。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与罗剑教授还就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罗剑教授分享了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我校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主讲嘉宾简介:
罗剑,同济大学医学院长聘/特聘/二级教授、博导,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副院长,上海市残联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青(2022年)、国家优青(201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6年)。主要从事干细胞与退行性骨疾病研究,目前已在Nat Med,Nat Commun,Sci Adv,JCI,JNCI等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4项已转让,获得候选药物1个。2023年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COA)骨科基础青年研究奖一等奖。承担了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人才项目2项)和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作为学术骨干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担任国际学术期刊Bone 和 Bone Reports 的 Editorial Board Member。任上海市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信号转导分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李艳伟 李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