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邵阳学院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在尼泊尔支教的邵院女生
添加时间:2014-12-23 来源:  字体:  
 

一个月的国际志愿者生活让90后的她丰富阅历、收获成长

在尼泊尔支教的邵院女生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下的神秘国度,雪山庙宇,湖泊谷地,宛若遗世独立的一方桃源。

唐靖,邵阳学院外语系的大三女生,坚强独立,酷爱旅行,拥有一颗“在路上”的自由心灵。

今年夏天,尼泊尔和唐靖的人生轨迹有了交集,20岁的她只身穿行青藏线、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小镇,担任了国际志愿者,这一个月对唐靖来说是一段闪亮的时光。


 

有备而来的支教

 

 

唐靖是湘潭妹子,是一枚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她有着独立坚毅的另一面,也因此从同学那儿受赠雅号“靖哥哥”。上大学以后,唐靖便会尽可能利用假期做“背包客”,用最经济省钱的方式,去体验行走在路上的百般滋味。

通过不断旅行,唐靖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曾经内向的她逐渐打开心扉的过程,曾有一次,她与乘务员聊天,聊着聊着,乘务员就将已经站了十余个小时的她领到餐车里就坐。

今年4月,唐靖逛豆瓣时无意看到国际义工的小组,便萌生了暑假去当国际志愿者的想法。,恰好她认识的一个成都的朋友也将去年在尼泊尔支教的经历写成了帖子,唐靖便向他咨询了一些相关事宜,也更坚定了她去尼泊尔的信念。

英语是尼泊尔的第二通用语,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去支教,无论是从专业学习或者丰富阅历上都会得到锻炼,唐靖向尼泊尔的SHEWDThe Society for HealthEnvironment & Women's Development)发去了志愿者的报名函。

因为地缘原因,尼泊尔的国民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居住面积不足、缺乏教育、失业和缺乏医疗保障,SHEWD组织长期致力于改善尼泊尔地区的健康、环境、妇女发展等问题,是由尼泊尔政府授权的公益组织,至今,组织已有8名核心成员和超过60名志愿者,所有的成员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共事,所有的募集资金直接流入各项目。支教不仅能帮助当地居民,亦能体验最彻底的尼泊尔生活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化,非常符合唐靖的期许。

经过远程面试等多个筛选环节,唐靖幸运地成为4名国内志愿者的一员。在暑假前的1个月,唐靖办妥了签证等一切事物,经由青藏线到达西藏。713日,唐靖从西藏的樟木入境尼泊尔,经由博卡拉去往加德满都的志愿者学校,开始了她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历程。

 

 

从心开始的交流

 

 

唐靖支教的地点位于加德满都一个名叫Thaiba的小镇,她喜欢孩子,所教的班级“通俗点说,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尽管英语是第二语言,但对这些学龄前小朋友来说,尼泊尔语是他们能懂的唯一语言。初来乍到的唐靖最初面对一群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小朋友,靠的是手势的比划和眼神交流的心领神会,她从ABCD的一个个字母开始教起,承担了这群小孩子英语启蒙的重任。

没有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没有最新的彩色印刷书本,没有水笔,没有零花钱,孩子们仅有的学习用品是铅笔和橡皮擦,但他们却都有着最透彻干净的眼眸和最纯真无邪的笑容。孩子们的午餐也显得很寒酸,有些孩子甚至只拿一包小小饼干做午餐,或者是干吃一包方便面。

唐靖特别喜欢班级里的孩子们,尽管物质条件是如此匮乏,但他们却生活地很知足常乐,哪怕领到一支小小的铅笔作为奖励,孩子们都能开心一整天。一位名叫Nisha的小女孩有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特别喜欢唐靖老师,无论上课下课总喜欢粘着她,尽管她和唐靖还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但眼神和手势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唐靖说,太多东西,一字一句是表达不过来的,“一个眼神便是全世界”。

 

 

异国他乡的暖心

 

 

唐靖在支教期间采取的是Host family(寄宿家庭)的方法,住在当地一户特别友善的四口之家里,条件相对简陋,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一切现代化的社交手段在这里暂时失去作用,但“与世隔绝”般的唐靖也由此快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尼泊尔被称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初到此地的时候唐靖便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这是一方很纯洁的土地,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天空高远湛蓝,民众和睦友善,对物质的需求远不如内心的精神信仰那么坚实,人们过着极简主义的生活,连使用的油都是通过葵瓜子榨取的。正因如此,许多都市白领都带着减压的来此地“给心灵吸吸氧,给精神松松绑”,畅销小说《等风来》就将故事背景搬到了这片高原净土。

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志愿者小女生,Thaiba小镇的人们同样给予了足够多的善意与温情,以最快的速度接纳了她。mehndi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纹身,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古老的身体装饰艺术。在尼泊尔,当地女性会用多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在手臂上绘制各种图案,来寄予最好的祝福。在唐靖进入Host family的第二天,女主人便为她画上了mehndi,这个表达祝福的图案也在支教期间一直陪伴着唐靖。Host family全家还邀请唐靖一起制作momo(当地一种类似小笼包的食物),俨然把异乡人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

在学校支教,每周仅有一天休息日,爱好摄影的唐靖便会扛起相机到尼泊尔各处去走走看看,用镜头记录下这里最原始自然的风貌,热情的邻居也会时常为唐靖当义务导游。站在山峰的最高处,当耳边只有鸟儿和风鸣唱的声音,天上是层层叠叠泼墨画般的云朵,远处是浓绿的原野和安详的村庄,她深感这是一方超凡脱尘的世界。

 

 

难说再见的旅程

 

 

在尼泊尔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和师资力量不足,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上课时间是相对错开的,但唐靖对班里的孩子们都付出了十二分的心血。即便只是一个临时的志愿者老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课,唐靖都会陪着他们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4时,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

对唐靖每一点一滴真挚的付出,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当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时,唐靖收到了尼泊尔志愿者学会主席和政府学校的校长为其颁发的证书,她是同批志愿者中被唯一颁发证书的人,这成了这段经历里最好的一个纪念物。

在唐靖启程回国的当天,Host family家用当地的方式为她践行。与Host family一家朝夕相处的日子,和当地朋友一起欢愉的瞬间,和最爱的孩子们长久陪伴的时光,唐靖说她都会好好保存在脑子里,当成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和财富。回国之后,唐靖依然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志愿者组织和学校保持着联系,关注着那些孩子们的成长。

 

 

她在全国留下了220个“足迹”

 

 

在邵阳学院最近的“自强之星”评比里,唐靖也凭借这段很特别的国际志愿者经历入选。1220日,唐靖说,那段国际志愿者的时光锻炼了她的英语听力和口语,丰富了见识和阅历,也结识很多交心的老师和朋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是唐靖一直信奉的人生准则,她不喜欢平淡的生活,喜欢一个人做背包客,住青年旅社,感受不一样的人情风貌。在旅游经验共享网站“马蜂窝”上,她的个人页面上显示她已在全国留下了220个“足迹”,未曾踏足的省份只剩下了6个。

“自强”的涵义或许不止战胜困苦逆境,摆脱俗务的牵绊,投身于公益事业,并将所学所知在精打细算的旅程中得到检验,结交各个年龄层、各种职业的朋友,这无疑也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自强”。唐靖就属于这样一种新生代大学生:他们身上那种不爱受人管束的特点令他们永远不会跟团观光,他们相信跟团旅行会暗示出他们“智力上的懒惰”,而独自旅游中的奇遇与冒险会比常识对人生更为有益,至少,在展开冒险之前的准备自然也是“自强”的过程,当同学在QQ上联系不到她时,过了许久,才收到她从微信发来的回应:“不好意思,刚在健身房。”

“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上,还要多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参与一些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把眼界放宽,把自己磨砺得更充实坚韧。”唐靖说,尼泊尔之行也让她更明确了人生目标和方向,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前往陌生的地方的时候,发现变得越来越棒的自己。

(文/林森 余晓冬 /唐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opyright (C) 邵阳学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3900号
地址:湖南.邵阳.邵阳市李子园(七里坪)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