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院要闻 邵阳学院新闻网 >>邵院要闻

让青春在追梦中闪光 ——邵阳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 时间:2025-09-30

党委副书记 校长 张平

2025929

 

亲爱的新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金风拂槛处,秋韵启新章。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资水之滨、邵水河畔,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感受着你们追逐梦想的热情,我的内心无比澎湃!首先,我代表邵阳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为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有着百年历史奋进中的邵阳学院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坐落于湘中腹地的邵阳,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素有“丹霞之魂,山水之韵”的美誉,这里孕育出了一批批闪耀时代的优秀儿女:“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再造共和”的蔡锷、五四运动先驱匡互生、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等等,他们传承着“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邵阳学院是一所赓续湖湘血脉、化育时代英才的大学,是一所与古城宝庆共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大学,是一所践行创新使命、勇立时代潮头的大学,培养了26万余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各类人才,他们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政界要人,有的成为行业翘楚,有的扎根基层奉献,有的成为创新创业标兵......他们如同巍巍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诠释着邵院人的精神与担当。

百川赴海,菁英云集。你们凭智慧跨越书山题海,用汗水点亮理想星火,从五湖四海汇聚于邵院,最让我感动的是,你们当中还有父母均为邵院校友,接力梦想、续写荣光的“邵二代”同学;也还有2025级会计专业王伟吉、王淋玺、王若峰三姐弟,跨越7年时光,成功在邵院“接力”。梦想的种子因榜样而萌芽,因关爱而茁壮。站在这个新起点,你们心中或许充满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或许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的迷茫。这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从今天起,你们进入了从“考场答题”向“人生破题”的关键成长期,请将过往的辉煌与遗憾珍藏于心,以归零的心态、探索的勇气和坚韧的行动,去描绘属于你们的大学时光,去定义属于你们的青春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我们秉持“明德 求真 共生 超越”的校训,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体现。“明德”要求我们修身养性,砥砺品格;“求真”激励我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共生”启迪我们团结协作,互促共进;“超越”鞭策我们突破自我,追求卓越。请同学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邵院校训,大力弘扬“明德明理、笃学笃行”优良学风和“共生共荣、唯实唯新”校风,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勇担当、乐奉献”的栋梁之才。

在你们新程将启之际,我和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是以明德铸魂,厚植家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奔腾,万象更新,民族复兴的澎湃浪潮,正呼唤每一位青年扬帆入海。这既是你们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更是历史交付于你们的光荣使命。何以立身?当以明德为先。修身立德,勇担责任,常怀感恩,明辨是非,方能成为一个追逐梦想成功的人。在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邵院学子早已用行动写下铮铮誓言。全国模范教师2004级英语专业蒋慧君,扎根乡村教育二十载,用爱心点亮2000多位孩子的梦想,用坚守诠释教育者的初心使命,长期扎根乡村教育的还有1984级历史专业陈代寿、1985级历史专业孙立红、1989级中文专业陈玉娥,分别获得2024年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2006级护理专业杨淑亭,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轮椅“转”出脱贫路,用双手“织”就致富梦,先后四年四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希望你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用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不仅向内求索,深思“我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人生课题,铸就价值的锚点;更要向外力行,践行“你是邵阳学院人吗?你爱邵阳学院吗?你愿意邵阳学院好吗?”的爱校担当,将“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精神,化为生命的底色。愿你们以此明德之光,烛照前路;以此家国之情,丰盈人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二是以求真治学,筑牢智慧根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学是探索知识、锻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你们将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接触前沿的学术思想。“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愿你们善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向名师求教、与挚友论道、在书海徜徉、于实践求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不仅存在于课堂,更孕育于每一次动手实践、每一次团队协作、每一次勇敢试错。你们学长已为你们点亮明灯。中国工程院院士1978级医士59班夏宁邵,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国家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站主任197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蒋兴良,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冰雪高原,攻克电网防冰减灾世界性难题,被誉为“冰雪中的光明守护者”!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既要深耕专业,追求“术业有专攻”;也要跨界融合,实现“博观而约取”。让我们以知行合一为信念,将理论化为解决问题的硬核能力,锻造开启未来的智慧钥匙,以真才实学回应时代之问。

三是以共生聚力,追求全面发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追求的发展,正是要超越这种“孤陋”,在集体的交融与砥砺中,走向开阔与深厚。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格的熔炉,不仅要积累学识,更要涵养品德,恪守学术道德,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前行路上,已有榜样照亮方向。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曹尚,在校期间,学会自我管理、自主选择、自觉成长,斩获2022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特等奖提名),获评“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湖南省最美大学生”等称号。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童鑫月、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邓沧海,在校期间,主动融入集体,尊重差异,懂得包容,让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光,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愿你们始终保持积极之心,坦然面对成长中的风雨,学会管理情绪,锤炼意志;更别忘了关爱身心,培养一两项能陪伴终身的体育爱好或艺术特长——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艺术中安顿心灵,让大学生活张弛有度、丰富多彩,让人生既有追求卓越的力度,也有洋溢温暖的温度,成为一个内心有光、全面发展的人。

四是以超越赋能,勇立时代潮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青春最闪耀的底色。大学是孕育创意的沃土,鼓励突破、宽容失败。希望你们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勇于质疑、善于批判、乐于探索,在无限可能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前行者的足迹,已为你们点亮路途。1996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刘剑,从售后服务工程师起步,历经多岗位锤炼,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三一集团三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湖南鑫联汇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先后创办9家企业,以实干诠释超越。一会他将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202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何晓暄,大三时研发“豆制品生物保鲜技术”,并成功转化创办企业,荣获“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成为大学生创业先锋。学校将全力支持你们的奇思妙想,为你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希望你们以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超越今日之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平台和资源,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在创新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让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让创业的梦想在邵院绽放光彩。

同学们,你们的脉搏已与这座校园的跳动同频共振。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学风校风、美丽的校园环境,都将成为你们成长的沃土。同学们,“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邵院从来不是“躺平”的温床,而是“金戈铁马”的青春练兵场!让我们共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之重任,以青春的名义宣誓:让我们并肩同行,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在邵院这片热土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奋斗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邵院度过人生中最精彩、最充实、最难忘的大学时光! 谢谢大家!